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快報 > 正文內容

国寿财险增资90亿股, 险企再现增资热

admin3年前 (2023-01-12)新聞快報264

  2022年至今,已有24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机构发布增资方案

  90亿元增资方案获批,国寿财险的注册资本,将由188亿元增加到278亿元。1月10日,国寿财险1增资方案,获得银保监会批准。

  2023年开年后短短十余天,已有三家险资开启“补血”模式。1月3日,爱心人寿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加至20.2亿元。此后,太保产险也在1月9~10日发行不超过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0年的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已有24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机构发布增资方案。业内人士认为,险资密集补血,直接原因在于迫切提升偿付能力,而这又与2021年底颁布的偿付能力监管新规有关。

  国寿财险开年增资90亿股

  根据国寿财险披露,此次增资由其两大股东国寿集团、中国人寿现有股权结构共同出资。其中,国寿集团增资54亿元,中国人寿增资36亿元。增资完成后,国寿财险注册资本由188亿元变更为278亿元。增资完成后,国寿财险将成为注册资本最高的产险公司,较第二名人保财险的222.43亿元多出逾50亿元。

  国寿财险称,此次增资有助于提高公司承保能力,提升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国寿财险目前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满足监管线要求,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中国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5.58%,低于238.9%的行业平均水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2.11%,略低于205.3%的行业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国寿财险近两年来营收端压力较大,此次增资可能有这方面的因素。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52.98亿元,同比增长9.49%。

  国寿财险成立于2006年,是国寿集团核心成员之一,近年来,其保费收入水平长期位居行业前四,但较前三名“优等生”还有一定差距。以2021年为例,人寿财险保费收入为916亿元,仅为“一哥”人保财险4500亿元的保费收入的1/5左右。

  近1年24家险资增资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有24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机构发布的增资方案获批。

  中小险企是增资主力。上述披露增资方案的险企,大部分增资前的注册资本不足20亿元。除中邮人寿引入新股东友邦保险、爱心人寿等引入北京新里程外,其余大多由老股东等比例增资,并未引入新股东。

  在增资用途上,增资公告中大多提到“提高承保能力”、“提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事实上这也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偿二代二期工程”)有关。2022年一季度起,“偿二代二期工程”开始落地实施。

  业内普遍认为,“偿二代二期工程” 最大的变化,在于让保险公司最低资本与资产负债匹配、流动性、投资风险等挂钩,也对资金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受此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不少险企压力陡增,只能寻求增资。

  险企在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的压力,从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纳入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同比分别下降28个百分点、87.6个百分点。

  监管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近期银保监会通报的2022年偿付能力真实性检查发现,浙商财险、安诚财险、人保寿险、友邦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存在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

  东兴证券分析师刘嘉玮认为,2022年保险行业监管政策频繁出台,涉及规范保险公司经营规范、销售行为、理赔管理等多方面。偿二代二期工程于年初落地,对险企的经营和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标构成一定压力,监管趋严必将带来阵痛,但长远来看有助于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重点关注。

“国寿财险增资90亿股, 险企再现增资热” 的相關文章

非必要不打120!把急救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

非必要不打120!把急救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

  北京急救中心数据显示,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120调度指挥中心日均呼叫量持续增长,最近达到常态化呼入量6倍以上,其中咨询涉疫问题、重复拨打占比超七成。而像这样急救呼叫几乎变成疫情热线的情况,在...

年内近300名高管跳槽,公募圈为何上演“走马灯”

年内近300名高管跳槽,公募圈为何上演“走马灯”

  人才流动愈发常态化,背后是行业愈加激烈的竞争   邻近年底,多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动。仅在上周(12月5日至10日)就有银河基金、鑫元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出现变动。   据第一财经...

业绩大回血!百亿私募净值暴涨,新产品备案热情高涨!手握"子弹"等待进场

业绩大回血!百亿私募净值暴涨,新产品备案热情高涨!手握"子弹"等待进场

  今年表现惨淡、一度巨亏的私募基金,终于等来了业绩大反弹!   据渠道和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由于11月份股市的强势回升,百亿私募业绩大幅回暖,景林、高毅、淡水泉等头部私募业绩飙升,单月净值回升超...

潍坊银行筹备赴港IPO 年内多家中小银行传出上市消息

  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 宋钦章    每经编辑 陈星       上个月,潍坊银行公开招标选聘首次公开募股保荐人及整体协调人、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律顾问。近日,上述中标结果出炉。   潍坊...

央行拟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

  本报记者 包兴安   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推动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e公司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