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 李钢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通胀舒缓比较清晰,市场舆论焦点由对通胀的评估转向对经济增长不确定的判断。随即美国经济“萎缩—衰退—软着陆—免于着陆”的预期与争论此起彼伏,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在加息和降息之间反复摇摆。尤其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5%,同比上升6.4%,数据高于预期凸显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的迹象。通胀二次反弹或多次反复不定对经济干扰比较棘手。那么单纯依靠美联储单一反通胀的力量,能否推动通胀长期趋于均衡合理水平发展?答案可能并不乐观,预计即便美联储持续加息至更高终端利率水平,执行更高规模的缩表计划,通胀持续线性的舒缓趋势可能仍存阻力。
美国当下的通胀仍未完全摆脱疫情遗留问题的干扰,供给层面主要是全球化产业链尚未完全恢复,制造业和服务业前期投资不足导致在需求恢复之际难以快速提升对应产出。而实体企业并未提前布局扩大生产的关键因素在于从长计议美元融资成本随着美联储和全球主要央行加息有升高可能,这可能是企业长期的经营风险。尤其是2020年以来,市场对美国乃全球经济萎缩和衰退的担忧并未彻底消退,经济实体信心,不足扩大投资和生产意愿偏低,而今年来美国上市企业业绩增长放缓及裁员更加重了中长期供给不确定性。
从需求角度来看,虽然当下储蓄率已降至偏低常态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在消费系统良性传导。毕竟美联储增发货币带来的民众收入增幅并不能抵消通胀对购买了的冲击,当民众财富购买力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民众对安全资产的追逐意愿明显强于消费意愿,这也是疫情期间美国民众储蓄率上升的关键参数。尤其是疫情以来民众投资需求偏于更加短期化和灵活性投资,而美股上涨带来的回报相对优于实体投资,金融衍生品价值的通胀也对整体广泛性的通胀有明显助推效果。同时金融市场的投资抢占了实体投资的资金。
美国应对通胀的优势在于科技实力和全球经济地位独一无二,经济常态化高效运转令通胀的传导比较顺畅,这也是通胀涨跌都比较快速的反应的关键。但目前通胀顽固主要是市场参考政策动向存在分歧和疑惑。虽然美联储对外强调政策宗旨以通胀降至目标水平为根本,但市场对未来终端利率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且就业、支出和广泛的经济指标在不断挑动市场情绪变化,继而干扰市场行为与计划推进。尤其是当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多个投行机构都对未来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有所好转,这导致市场既想要顺应经济趋势扩大生产和需求,又担忧通胀居高不下刺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中期不良影响。因而,美联储急需更加明确的政策目标给予市场中长期行为规划作为锚点。
长期而言,未来美国应基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货币机制下,充分调动经济主体对货币传导主动性,避免货币在金融系统或资本市场中循环运转带来的资本价格通胀广泛影响。特别是美联储应明确货币政策单一目标,并严格货币秩序,这样才能稳定市场预期,为经济主体做中长期计划铺平道路。美国实体经济具有较高的科技领先优势,数字化经营可能是美国货币物尽其用的关键,继而实体高效运转才能解决通胀顽固性问题。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近日,广西、宁夏、江西、山东等多地国资委发布国企改革最新进度,并明确了下一阶段...
北京急救中心数据显示,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120调度指挥中心日均呼叫量持续增长,最近达到常态化呼入量6倍以上,其中咨询涉疫问题、重复拨打占比超七成。而像这样急救呼叫几乎变成疫情热线的情况,在...
Ed Morse等分析师在报告中说:“各地将轮流陷入衰退,欧洲的能源冲击依然跌宕起伏,疲弱的季度石油需求面临下行风险。” “需求疲软加上俄罗斯和OPEC+的供应超预期充裕,这些都令价格承压。...
来源:金十数据 欧洲央行认为,利率仍需以稳定的速度大幅上升,其将比美联储走得更远。 北京时间周四晚21点15分,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利率水平...
12月17日,在2023《财经》年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合理和稳定的监管对于保持市场信心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字经济企业。监管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也应该...
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12月17日在2022—2023年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明年要努力提升居民基本消费、传统消费,积极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