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快報 > 正文內容

科创“鑫生态”联盟成立! 上海农商银行升级推出“鑫动能3.0”服务方案

admin2年前 (2023-02-28)新聞快報189

  2月28日,上海农商银行发布“鑫动能3.0”服务方案及“临港园区科创贷3.0”方案,并携手社会各方成立科创“鑫生态”联盟,启动创投孵化基地,全面升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旨在培优、育强更多早中期科创企业,加快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与企业双向赋能。这是该行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助力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全新探索。

  “鑫动能”擎画科创企业新蓝图

  自2018年发布“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以来,历经“1.0”时期的“一鑫二专三支持”与“2.0”时期的“一鑫四翼”服务体系,上海农商银行伴企成长的服务宗旨一脉相承。

  “鑫动能3.0”服务方案将在“2.0”版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科创生态系统,打造以科创企业为核心的合作生态圈――“鑫生态”,力求实现各方力量汇集、优势互补。上海农商银行联合政府委办、交易所、证券公司、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等围绕科创企业“银种子”“金种子”“鑫种子”“拟上市”“已成熟”五大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量体裁衣,提供产业整合、政策对接、投资引荐、专业辅导、人才管理、金融科技等“六维赋能”,为科创企业发展护航。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鑫动能3.0”服务方案涵盖“五专服务”,形成专门审批机制、专属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团队、专项服务方案、专享权益体系的服务模式,致力成为科创企业的伙伴型、服务型银行。

  活动现场,上海农商银行与政府委办、交易所、证券公司、投资机构以及服务机构共同签约成立科创“鑫生态”联盟,标志着上海农商银行的科创企业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将以助力科创企业成长壮大为导向,促进前沿技术场景落地为指引,推动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临港园区科创贷”激发创新主体新势能

  作为上海农商银行与临港集团的合作成果――“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方案也在发布会上焕新呈现,升级推出“3.0”方案。2021年双方结合科创企业特点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以星定贷”理念,破除无抵押物就不能做贷款的迷思。“3.0”方案延承科创、信用、精准、高效的服务宗旨,在申请线上化、准入数字化、授信定制化、服务综合化的基础上突出三个聚焦。

  聚焦孵化器早期科创企业,向早向小。突显企业创始团队的重要性,提出以人定贷的设想,解决企业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融资问题。借助该行孵化器项目评价体系等数字化手段,智能化提升服务时效。

  聚焦临港园区特色产业,创新驱动。围绕动力之源、漕河泾元创未来、生命蓝湾等临港辖属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为园区内处于创新链、产业链的中小企业搭平台、引资金、强服务,助力打造前沿产业集群,贯彻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

  聚焦科创企业多元需求,综合赋能。该行与临港科创投等知名风投机构以及漕河泾创业中心等孵化器共同启动上海农商银行创投孵化基地,旨在深挖科创企业权益性融资与创投基金投融资场景的不同融资需求。

  科创企业是增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动能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在上海市国资委、主监管部门以及委办单位的指导下,持续加大对科创企业的培育力度,陆续推出以“临港园区科创贷”为代表的科技特色产品,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保持上海地区同业前列,其中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科技型企业更是“鑫动能”服务方案重点培育对象。2023年初该行贯彻落实《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工作精神,出台《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专业经营、专属评价、人才培育等十个科技金融发展维度制定十大工作举措及三十项重点任务。目前该行已连续多年荣获市科学技术委授予的“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奖项以及市银行同业公会颁发的“上海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奖”,2023年荣获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颁发的“2022年度上海知识产权金融卓越贡献奖”。

  从“鑫”出发,向“新”而行。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心怀“金融向实”的价值主张,秉承“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务理念,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多方主体高频互动的科创生态系统,为科创企业输入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推动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上海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的驱动引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科创“鑫生态”联盟成立! 上海农商银行升级推出“鑫动能3.0”服务方案” 的相關文章

市场抢货,医药基金快速“回血”,是走是留?

市场抢货,医药基金快速“回血”,是走是留?

  “吃药”基强势回升   近期医药市场升温,特别是感冒、退烧类药品被市场热捧,相关上市公司股票持续火爆。   “被套的医药基金终于快回本了。”有投资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表示。进入四季度,医药板块持续...

证监会立案  国民技术董事涉嫌内幕交易

证监会立案 国民技术董事涉嫌内幕交易

  12月12日晚,国民技术公告,董事俞鹂因涉嫌内幕交易公司股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值得注意的是,俞鹂在多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其中,*ST海核当晚也就该事项发布公告,但不涉及*ST海核股票。此...

重庆首个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落地,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重庆首个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落地,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12月12日起,重庆市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试点在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部分营业网点开展。   12月13日,记者从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获悉,中国工商银行重庆两江分行...

央行拟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

  本报记者 包兴安   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推动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

直接间接融资双路进击 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2022年行至尾声。回望这一年,面对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机构在“一行两会”的引导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为我国...

中国太平:1-11月保费收入1775.45亿元 同比增长3.10%

  12月15日消息,中国太平今日发布公告。2022年1-11月,公司附属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保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443.65亿元、261.90亿元、69.89亿元,合计人民币...